GB 50205-2020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:明确焊缝探伤比例(一级焊缝 UT/RT,二级焊缝 20% UT/RT)、缺陷合格等级(UTⅡ 级、MTⅠ 级);
GB/T 11345-2013《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、检测等级和评定》:指导焊缝 UT 检测工艺、缺陷定量与评定;
GB/T 26951-2011《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》:规范 MT 检测设备要求、磁粉性能、缺陷判定;
GB/T 3323-2022《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》:RT 检测的底片评定标准;
JGJ/T 203-2010《钢结构检测技术标准》:钢结构母材、连接节点的检测方法与要求。
,铁水包焊缝无损检测机构。

外观检测是钢水包检测的基础环节,需通过 “目视 + 辅助工具” 实现全表面覆盖,重点排查因高温热应力、机械碰撞导致的显性缺陷。检测范围包括钢水包外部壳体、内部耐火内衬、管口及连接部位,检测时需结合强光照射(如工业探照灯)和内窥镜(针对内部盲区)。外部检测需重点观察外壳是否存在局部鼓包(因内部钢水压力或热膨胀导致壳体塑性变形)、直线度偏差(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壳体母线直线度,允许偏差≤5mm/m),以及表面是否有裂纹(尤其是焊缝热影响区、壳体转角处,需用 10 倍放大镜观察,裂纹长度>5mm 需标记);同时检查外壳表面腐蚀情况,重点关注雨水冲刷、工业粉尘堆积区域,若出现锈蚀深度>1mm 的点状腐蚀或连续锈蚀带,需进一步做壁厚检测。内部检测需通过内窥镜或人孔进入(冷却至常温后),观察耐火内衬是否有大面积剥落(单块剥落面积>0.1㎡需修复)、内衬表面是否有贯穿性裂纹(裂纹宽度>3mm 或长度>500mm 需紧急处理),以及底部、水口周边是否有钢水渗透形成的 “结瘤”(结瘤厚度>50mm 会影响钢水流动性,需清理)。此外,还需检查管口、法兰等连接部位的密封面是否有损伤(如划痕、变形),确保后续密封件安装后无泄漏风险。
,淄博铁水包焊缝无损检测。

关键受力部件探伤(易疲劳损伤部位)
行车的吊钩、卷筒、车轮、轴类零件(如车轮轴、卷筒轴)是直接传递载荷的部件,易因疲劳、磨损产生裂纹,需按 “部件类型” 针对性选择检测方法。
1. 吊钩探伤检测
表面探伤(MT/PT):吊钩钩身、钩颈、钩口部位需 磁粉检测(MT,适用于碳钢吊钩)或渗透检测(PT,适用于不锈钢吊钩)。重点排查 “钩颈处疲劳裂纹”(因反复起吊载荷导致,裂纹多横向分布)和 “钩口磨损区裂纹”(磨损量>原尺寸 10% 时,易伴随裂纹)。检测时需转动吊钩,确保全周覆盖,若发现裂纹(长度>3mm),需立即报废,禁止补焊(吊钩为重要安全件,补焊后无法保证强度)。
内部探伤(UT):对额定起重量≥50t 的吊钩,需补充超声波检测(UT),检测钩身内部是否存在 “锻造裂纹”(锻造过程中未锻透形成,表现为内部反射波),内部缺陷当量直径>3mm 时判定为不合格。
